概述
不同的農用石灰浸物質具有不同的值。農用石灰的值會根據石灰石的地理位置和加工方式發生變化。石灰石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石灰石中的碳酸鈣和碳酸鎂含量。這兩種碳酸類物質決定了石灰石的總中和值(TNV)。石灰石的加工方式決定了成品中的顆粒細度。石灰的細度決定了石灰與土壤中的酸類物質產生反應從而增加土壤的pH值的速度。中和值和反應速度的綜合就是有效的綜合值(或者有效的碳酸鈣)。
TNV是石灰石中和酸性物質的百分比,通過CCE表達出來。如果石灰石的TNV為80%,則意味著1kg石灰石能夠將同樣數量的酸性物質中和成0.8kg碳酸鈣。石灰石的TNV各不相同,因為其中與酸性物質不產生反應的雜質含量各不相同;雜質越多,TNV就越低。還有,一些石灰石還含有碳酸鎂,每單位重量的碳酸鎂比碳酸鈣的中和值更高。1kg純碳酸鎂能夠將同樣數量的酸性物質中和成1.2kg碳酸鈣。因此,白云灰巖(又稱為高鎂石灰)通常比鈣石灰石的TNV更高。
如果土壤測試結果顯示鎂含量為中低等,我們會建議使用高鎂石灰石以滿足植物對鎂的需求。
細磨石灰石(篩分粒度)的細度決定了石灰與酸性物質發生作用的速度。一噸石灰石磨得越細,表面積就越大。更大的表面積使石灰有更多的空間與土壤中的酸性物質發生作用。石灰石的細度是根據不同的篩網或篩孔的通過量來測量的。網眼數量越多意味著篩孔越小。土壤和管理條件能夠影響不同尺寸的顆粒與土壤發生作用的速度。
|